條文本
摘要
客觀的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比較工人在職業傷害前後5年期間的收入,包括重返工作和保留工作。
設計本研究設計為縱向研究。
設置工人補償保險小組研究(PSWCI)調查的對象是涉及2012年醫療服務終止的工業事故的工人。
參與者該小組研究對2000名工人的最終樣本進行了研究,這些工人在按殘疾等級(6個等級)優先分配後,按地區(9個地區)按比例選擇。本研究最終共納入1458名工人。
方法本研究使用的數據從第一至第五PSWCI。為了確定考慮重返工作和工作保留對職業傷害後收入的影響,我們使用了廣義估計方程。
結果就勞動者重返工作崗位而言,重返工作崗位的勞動者工傷後收入高於工傷前的比值為3.17(2.41-4.17),再就業的勞動者與未重返工作崗位的勞動者相比為2.32(1.81-2.97),繼續工作的勞動者與未重返工作崗位的勞動者相比為1.27(1.07-1.15)。與未重返工作崗位且未保留工作的人相比,再就業並保留工作的人的or值為2.91(2.26-3.75),而重返工作崗位且未保留工作的人的or值為2.96(2.15-4.08)。
結論對於事故受害者來說,保住工作以維持他們的經濟地位是很重要的。
- 職業與工業醫學
- 健康與安全
- 衛生經濟學
數據可用性聲明
沒有相關數據。不適用。
這是一篇開放獲取的文章,按照創作共用署名非商業性(CC BY-NC 4.0)許可發布,該許可允許其他人以非商業性的方式發布、混編、改編、構建本作品,並以不同的條款授權他們的衍生作品,前提是原創作品被正確引用,給予適當的榮譽,任何更改都被注明,且使用是非商業性的。看到的: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統計數據來自Altmetric.com
本研究的優勢和局限性
這是第一次以韓國的產業事故受害勞動者為對象,以重返工作崗位和保留工作崗位為基礎,分析其收入變化情況。
研究中使用的數據來自韓國勞動者補償福利公團(Korea Workers’s Compensation and Welfare Service)在韓國進行的唯一一項小組研究,該研究對參與過工業事故的工人的生活質量進行了5年的跟蹤調查。
這項研究的一個局限性是,我們沒有考慮一次性殘疾賠償對職業傷害後收入的影響。
由於沒有記錄事故發生的年份,因此使用醫療護理時間計算職業傷害前的收入。
介紹
據雇傭勞動部統計,2018年發生產業事故的勞動者為102 305人,事故發生率為0.54%。1 - 3與前一年相比,這一數字增加了13.9%,而事故率增加了0.06%。3.從近10年工業事故從業人員趨勢看,2009年以來,工業事故從業人員數量穩步下降,但2018年大幅增加,仍超過9萬人左右。1 - 5
工業事故的負麵影響是多方麵的。2 4 6具體來說,涉及工業事故的工人承受著對經濟複蘇的擔憂和對未來的焦慮。7 8由於工業事故造成的勞動力流失會造成經濟問題,因為負責家庭收入的人力資源的流失或社會勞動力的流失超出了個人層麵的問題。9日10
2017年,韓國因工傷事故支付給勞動者的賠償金約為4萬億韓元(33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3.64%。同年估計的經濟損失(直接和間接損失)約為22萬億韓元(180億美元),與前一年相比增加了3.64%。1 2 4工業事故直接和間接地給國家、企業主和工人造成重大損失。2
工傷補償保險在許多國家被采用,以保護遭受職業傷害的工人。11日12工傷補償保險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確保涉及工業事故的工人重返工作崗位。12在韓國,韓國工人補償和福利服務局(KCOMWEL)通過建立醫療保健的定製康複支助服務,推廣了重返社會和重返工作崗位的概念。這導致工業事故勞動者的複工率從2011年的50.1%提高到2018年的65.3%。13
對於涉及工傷事故的勞動者,重返工作崗位可以減少工傷後的負麵影響,減輕勞動者和政府的經濟負擔,從而實現工傷後的社會平衡。4 5 14-17以前曾進行過研究,以調查涉及工業事故的工人重返工作的比率。影響重返工作崗位率的因素有個人因素(如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和主觀健康狀況)、職業因素(如工業事故發生前所從事的行業、職業、雇員人數、受雇時間和工人地位)、事故發生後的殘疾程度、住院時間、醫療服務時間、醫院質量以及主治醫生和雇主對重返工作崗位的興趣。5 9 18-30
雖然確定工人的複工率和工作保留狀況對確保順利重返工作崗位至關重要,但對工人複工後的狀況研究不足。5雖然少數研究根據工人的殘疾程度、工業事故前的行業和職業傷害後的經濟活動,審查了工人對工業事故的賠償或收入的變化,2 4 12 31-33直接審查重返工作崗位後收入變化和職業傷害後工作保留情況的研究嚴重缺乏。此外,很少有研究直接計算出,從長遠來看,當受傷的工人無法重返工作崗位或無法回到與原來工作場所不同的工作場所時,會損失多少收入。我們假設,雖然保險公司和政府向職業受傷的個人提供的各種補償措施可能會在一開始增加收入,但在一定時期(最多5年)後,所有受傷的個人的收入都會減少。
因此,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根據重返工作和保留工作的情況,審查工人在職業受傷前後的收入,並調查收入每年的確切變化。
材料與方法
研究設計和參與者
本研究使用了第一至第五次工傷補償保險小組研究(PSWCI)的數據,該小組研究的目的是建立、管理和推進工傷補償保險政策。PSWCI通過調查涉及工業事故的工人收集動態時間序列數據。PSWCI調查的對象是82 493名在2012年被終止醫療護理的工傷工人;該小組研究對2000名工人的最終樣本進行了研究,這些工人在按殘疾等級(6個等級)優先分配後,按地區(9個地區)按比例選擇。小組調查每年進行一次,第一次是在2013年,第五次是在2017年。采訪者進行麵對麵的訪談,並采用計算機輔助的個人訪談方法獲取參與者的回答。2 4 5 26 34-36
在第五次小組研究中,最初的2000名受訪者中有1616人完成了調查,留存率為80.8%。通過使用樣本權重對每個波動進行調整,來控製從調查退出中出現的縱向無響應偏差。這些樣本權重由PSWCI提供,供研究人員結合縱向數據分析使用。計算了由於缺少觀測結果而導致的不平等選擇概率的比率,並進一步調整了後分層、修剪和耙平比率,以補償特定階層和特征之間隨時間的變化(即隨時間自然增加的收入數據)。PSWCI還結合了Kalton和Kasprzyk的回歸imputation方法,對關鍵變量的缺失響應值進行了預測。
由於難以估計解釋變量,如果職業傷害後醫療護理時間超過2年,這類受訪者被排除在我們的模型之外。此外,我們排除了受傷時職業現場的個體經營者或雇主。最後,我們排除了13名對解釋變量沒有反應的應答者。
患者和公眾的參與
患者和公眾沒有參與到研究過程中。
社會人口特征
年齡按年齡分為<30歲、30 - 39歲、40-49歲、50-59歲和≥60歲5組。婚姻狀況被分為三類:未婚、已婚和其他(分居、離婚或喪偶)。教育程度被分為三組:低於高中、高中和大學或以上。
Occupational-related特點
工業的分類是根據國際標準工業分類的基礎上建立的韓國標準工業分類。製造業和建築業占職業傷害和疾病的一半以上(2018年製造業占26.8%,建築業占27.1%)。3.因此,職業行業被分為製造業、建築業、服務業或其他行業。
以下職業特征是根據工人在職業傷害時所從事的工作確定的。工人的就業狀況被分類為正式工人(長期工作)或日工(臨時工作和日常工作)。個體戶和雇主被排除在外。員工人數分為<5人、5 - 9人、10-29人和≥30人四組。工作時間分為<1年、1 - 3年和≥3年三組。
與傷害有關的特征
職業傷害的類型分為兩類:傷害或疾病。如果工人遭受職業傷害或疾病,並符合工業事故賠償的要求,那麼他們將被評為殘疾等級。37根據《產業事故賠償保險法》,殘疾等級為1 ~ 14級,等級越低表示創傷越嚴重。2 4該研究將殘疾評級分為5組:1-3(嚴重)、4-7(嚴重)、8-10(中等)、11-14(輕微)和無。
Return-to-work-related特點
公共衛生社會指數包括六類經濟活動。這些包括恢複原來的工作、再就業、自營職業、無薪家庭工作、失業和經濟活動停滯。複工是指工傷勞動者在醫療救治結束後返回工傷事故作業現場的勞動者。再就業工人是指在調查時在工業事故發生地點以外的地點再就業(有薪工作)的工人。個體戶是指擁有自己的企業或自由職業的人。無償家庭工作指的是每周幫助家人或親戚超過18小時(每天3-4小時或更多)。在過去4周內為賺取收入而不止一次地找工作,並回答說如果在過去一周內找到合適的工作,他們就會工作的人被歸為失業。經濟不活躍指的是在過去4周內沒有為獲得收入而找過一次以上的工作,或回答說即使在過去一周內有合適的工作,他們也不能工作。26在這項研究中,複工或自雇的參與者被歸為複工,再就業的參與者被歸為再就業,而無薪家庭工人、失業或非從事經濟活動的參與者被歸為非複工。工作保留被定義為在同一個工作場所工作24個月或更長時間。5
主要結果變量
本研究的主要結局變量為工傷前和工傷後的收入。工傷前的收入由以下問題確定:“發生工傷事故的工作地點(即工作崗位)的平均月薪是多少?””2 4職業傷害後的收入估計為個人的勞動收入和非工作收入的總和。勞動收入包括工資和營業收入,非工作收入包括工傷事故相關的殘疾一次性收入和殘疾撫恤金。我們排除了與工業事故無關的財產性收入和私人轉移收入。2 4
統計分析
采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ANOVA)分析受試者在考慮重返工作和保留工作的職業傷害前的一般特征和收入。采用重複測量方差分析、線性混合效應模型和廣義估計方程(GEE)對縱向和重複測量數據進行分析。一個“滯後”效應被作為穩健性測試,用於麵板數據分析。
考慮到重返工作崗位和職業保留,被調查者工傷前後的年收入——工傷前的收入和工傷後5年的平均收入——用重複測量方差分析進行比較。為了確定考慮一般特征的工傷後收入的變化,我們以工傷後收入減去工傷前收入的值為因變量,采用線性混合效應模型進行分析。為了確定工傷後收入與重返工作狀態和工作保留狀態之間的關係,我們使用GEE計算95% ci的or。所有分析均使用SAS統計包V.9.4 (SAS Institute)進行。
結果
表1顯示每個參與者特征的職業傷害前的收入,按返回工作狀態分層。參與者的平均工傷前年收入為重返工作崗位的2926萬韓元(24000美元),再就業人群為2598萬韓元(20000美元),非重返工作崗位人群為2226萬韓元(18000美元)。在所有三個重返工作崗位的群體中,男性的比例都相對較高。在所有三個重返工作群體中,男性工傷前的收入均高於女性(p<0.0001)。
根據年齡、性別、行業、受傷嚴重程度和其他變量的不同,“非返工組”、“重返原工作組”和“再就業組”的總體特征有所不同。不出所料,那些回到原來工作地點的人的平均收入最高,其次是再就業的人。在“非返工”組中,年齡在60歲以上的人所占比例最大,而在“返工”組中,年齡在40歲至49歲之間的人所占比例最大,而再就業組的年齡在50歲至59歲之間。在“非rtw”組中,29%的人是女性,而在“重返工作崗位”組中,隻有15.1%的人和“再就業”組中,隻有16.9%的人是女性。在工業方麵,“非海外雇員雇員安置”組別及“再就業”組別中,建造業占最大比例,而“返回原職”組別中,製造業占最大比例。
工傷前後年收入和工傷後5年平均收入存在工作狀態差異(p<0.0001, p<0.0001) (表2).無論工作狀況如何,受傷後第一年的收入都高於事故前的收入。雖然在受傷後的第二年,收入會迅速下降,但之後會逐漸增加。此外,隻有回歸原工作組和保留工作組的工人在工傷後的收入較工傷前有所增加。在經曆職業傷害後,不返回工作崗位組和不留在工作崗位組的工人的收入急劇下降。
回歸原工作+非保留組與再就業+保留組工傷前後年收入及工傷後5年平均收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5219, p=0.3662) (圖1).
為了比較受傷工人工傷前後的收入,以工傷前後收入減去工傷前收入所得值作為因變量。表3顯示了職業傷害後的收入變化。在調整了所有協變量後,分析顯示,與女性相比,男性收入的減少更大(p=0.0088)。就行業而言,建築工人的收入減少明顯大於服務工人(p<0.0001)。再就業或未重返工作崗位的工人的收入減少明顯大於重返原工作崗位的工人(p分別<0.0001,p<0.0001)。不留任組的工人收入的減少顯著大於留任組的工人收入的減少(p<0.0001)。
本研究使用GEE來探討職業傷害後重返工作崗位和工作保留狀態對收入的影響。圖2規定工傷後的收入會比工傷前高,視乎工人複工及保住工作情況而定。就勞動者重返工作崗位而言,重返工作崗位的勞動者工傷後收入高於工傷前收入的比值為3.17(2.41-4.17),再就業的勞動者工傷後收入高於未重返工作崗位的勞動者工傷後收入高於工傷前收入的比值為2.32(1.81-2.97)。在職業保留方麵,工傷後收入高於工傷前收入的比值為1.27(1.07-1.15)。這種關聯在收入分配四分位數上沒有差異(在線補充表1)及/或地區(在線補充表2).
圖3規定工傷後的收入會高於工傷前的收入,視乎工人的工作狀況而定。重返工作崗位並保留工作的人與未重返工作崗位且未保留工作的人相比,工傷後收入高於工傷前的OR值為4.10(3.16-5.32)。再就業並保留工作的or值為2.91(2.26-3.75),而返回原工作但未保留工作的or值為2.96(2.15-4.08)。
討論
本研究根據完成醫療護理的受傷工人的重返工作和工作保留狀況,考察了工傷後收入的變化,並比較了工傷前後的收入。這些結果與以前的研究結果相似。2 4
工傷前的收入與勞動者的一般收入特征的相關性大於與工傷相關特征的相關性。2男性、40-49歲的工人、受過高等教育的工人以及受雇於工作場所雇員人數較多的公司(表1).這與雇傭勞動部的《2018年工資狀況報告書》一致。13與製造業或服務業相比,建築工人的收入更高也與之前的結果一致。4由於PSWCI方法依賴於自我報告的反應,由於回憶偏差,結果可能不準確。36此外,建築行業日工比例較高。38 39如果按日領工資的勞動者把周末的工資計算在內,就有可能比實際收入高。4
關於基線特征的明顯差異表1的研究結果與之前的一些研究結果一致,但與其他研究結果存在衝突。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發現,“非rtw”組中最大比例的人屬於60歲或以上的人,而“重返工作崗位”組中最大比例的人是在40 - 49歲之間,再就業組中最大比例的人是在50 - 59歲之間。在多項研究中,老年人更難重返工作崗位的暗示顯而易見;在一項針對澳大利亞工人索賠要求的研究中,年齡越大,工資替代天數越長,即使在調整了受傷類型和嚴重程度後,40而另一項針對50-64歲因職業傷害或疾病造成永久性損傷的人的研究發現,年齡較大(60-64歲與55-59歲或50-54歲相比)與提前退休有關,特別是體力工作(與混合或非體力工作相比)。41然而,在一項跟蹤56例工傷索賠的縱向研究中,受傷後1年、2年或5年的年齡和工作狀態之間沒有顯著的相關性。42
在我們的研究中,性別似乎也影響了重返工作崗位,“非返工”組中29%的人是女性,而“重返工作崗位”組中隻有15.1%的人是女性,“再就業”組中隻有16.9%的人是女性。性別與受傷後重返工作之間的關係是複雜的;此前一項針對與工作有關的輕度創傷性腦損傷患者的研究發現,在尋求和請求醫療和康複服務方麵,女性比男性更積極主動,43而另一項研究發現,在872名與工作相關的上肢損傷患者的樣本中,性別和RTW之間沒有顯著關聯。44建議對性別相關影響和RTW進行進一步研究,以便準確理解這種聯係。
在工業方麵,“非海外雇員雇員安置”組別及“再就業”組別中,建造業占最大比例,而“返回原職”組別中,製造業占最大比例。某些工作是否會導致更大比例的RTW是一個經常被研究的話題;最近對8343名男性和5131名女性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與勞工或中級生產/運輸工人相比,商人和服務工人在受傷後返回工作的可能性更大。45在另一項針對251名患病員工的研究中,他們來自挪威40個不同的治療和設施,從事低壓力工作導致RTW增加,46在一項針對1341名腦外傷患者的研究中,專業人士和技術工人重返工作崗位的可能性是體力勞動者的三倍。47
關於職業傷害前後的收入變化,在完成醫療護理後第一年的收入高於職業傷害前的收入,無論重返工作崗位或保持工作狀態。第二年,收入明顯下降,隨後逐年增加(表2).這些結果與以前的研究結果相似。事故發生後第一年收入增加,第二年收入減少,這可能是由於一次性支付殘疾補償所致。此外,收入在第二年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的原因可能是由於重返工作崗位的狀態。2 4在韓國,根據《產業事故賠償保險法》,如果產業事故被關閉,如果被關閉時被認定為殘疾,賠償保險將根據殘疾等級進行賠償。殘疾等級為1-3級的工人可領取撫恤金。如果他們願意,可以一次性支付第一至第四年支付金額的一半。殘疾等級4-7的勞動者可以選擇領取養老金或一次性領取,如果選擇領取養老金,可以選擇領取2年總金額的一半一次性領取。殘疾等級為8-14的工人隻獲得一次性支付。37
在圖2在美國,我們比較了受傷後沒有返回工作崗位的人和返回工作崗位的人的收入水平。與未重返工作崗位的勞動者相比,重返工作崗位的勞動者(3.17,2.41-4.17)和再就業的勞動者(2.32,1.81-2.97)在工傷後的收入高於工傷前。保持工作24個月的工人(1.27,1.07-1.51)的收入也高於沒有保持工作24個月的工人(圖2).因此,可以這樣說,回到原來的工作地點和保住工作是維持工業事故所涉工人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4但是,必須指出的是,總的來說,雖然保險公司和政府向職業受傷的個人提供的各種補償措施可能在最初會增加收入,但在一定時期(最多5年)之後,我們調查的所有受傷個人的收入都減少了。
重返工作崗位優先於重返工作崗位48;此外,沒有任何政策保護那些涉及工業事故的再就業工人,也沒有政策鼓勵雇主雇傭並維持這些工人的就業。5再就業並保住工作的工人的工傷後收入,與返回原工作地點但沒有保住工作的工人的水平相當(圖1及3).比起回到原來的工作地點後無法保住工作,再就業和保住工作可能更有經濟效益。此外,應考慮對再就業工人的保護政策或雇用再就業工人的雇主的福利。5
優勢與局限
這項研究有幾個優點。首先,研究中使用的數據來自KCOMWEL在韓國進行的唯一一項小組研究,該研究對2012年參與過工業事故並完成醫療護理的工人的生活質量進行了5年的跟蹤調查。2 4 34-36PSWCI被認為是對韓國工人進行的具有全國代表性的調查,因為他們采用分層係統抽樣方法,根據性別、年齡、居住地區、殘疾等級和康複服務的使用情況,反映了國家統計的比例。4個5其次,本研究首次考察了韓國工業事故工人的回歸工作狀態和工作保留情況下的收入變化。最後,通過使用縱向分析策略來分析收入價值的逐年變化,我們能夠跟蹤相同的工人在受傷前後5年的時間。通過根據韓國通貨膨脹率的變化調整所有值以適應2016年的工資,我們能夠為我們的研究人群提供反映多年來工資總體發展的收入變化值。這導致了一個新的發現,受傷後的收入可能會在受傷後由於各種補償措施略有增加,但最終會在5年內下降到“受傷前”的水平,即使是在保留工作的情況下。
本研究的一個局限性是我們沒有考慮一次性殘疾補償對職業傷害後收入的影響。因此,我們用工傷後5年的平均收入做了額外的比較。2此外,一些答案——特別是關於職業傷害前的收入——可能會受到受訪者回憶偏差的影響,因為我們分析了在特定時間段內通過訪談獲得的數據。此外,我們隻能根據我們分析中的通貨膨脹率進行調整,但許多縱向因素,包括生產率增長、季節性變化和經濟事件,這些無法控製的因素很可能會影響我們分析的結果。同樣,雖然采用了各種統計技術來控製項目和單位的非反應,但不可能完全消除相關的偏差。雖然我們采用了後分層和非響應權重調整計算來膨脹基礎權重並最小化縱向偏差,但在補償數據丟失方麵,退出的多重歸責可能更合適。我們還未能將13個個人的數據歸因為職業事故前後收入信息缺失的數據,這可能會扭曲我們的結果。最後,由於沒有記錄事故發生的年份,因此使用醫療護理時間計算職業傷害前的收入。2 4
結論
綜上所述,與工傷前相比,工傷勞動者的收入普遍下降。雖然工傷後返回原工作地點並繼續工作的工人收入有所增加,但其他工人的收入卻有所減少。然而,回到原來工作地點但沒有保留工作的工人與重新就業並保留工作的工人的收入相似。這意味著,雖然重返原工作場所對維持工傷工人的經濟水平非常重要,但即使個人不能回到原來的工作場所,保留工作也很重要。根據這些發現,迫切需要製定政策,幫助遭受職業傷害的工人維持工作。
數據可用性聲明
沒有相關數據。不適用。
倫理語句
倫理批準
延世大學衛生係統機構審查委員會批準了該研究(Y-2019-0101)。
致謝
作者在此感謝韓國勞動補償福利院勞動福利研究中心提供了《勞動補償保險專題研究》的數據,使本研究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腳注
貢獻者SWB構思和計劃了這項研究,進行了分析,在所有作者的輸入下撰寫了原始草案,將結果可視化,驗證了研究,並對結果的解釋做出了貢獻。IJ構思並計劃了這項研究,進行了分析,在所有作者的輸入下撰寫了原始草案,並對結果的解釋做出了貢獻。J-HY對研究進行構思和計劃,進行分析和驗證研究。SWL構思並策劃了這項研究,並將結果可視化。本研究由香港電台構思及策劃、分析及驗證。j - w大學構思並策劃了這項研究,對研究進行了驗證,對結果進行了解釋,並對整個過程進行了監督。所有作者閱讀並批準了最終稿件。
資金作者們還沒有從任何公共、商業或非營利部門的資助機構為這項研究宣布具體的資助。
相互競爭的利益沒有宣布。
來源和同行評審不是委托;外部同行評審。
補充材料本內容由作者提供。它沒有經過BMJ出版集團有限公司(BMJ)的審查,也可能沒有經過同行評審。討論的任何意見或建議僅僅是那些作者(s)和不被BMJ認可。BMJ放棄從放在內容上的任何依賴產生的所有責任和責任。如果內容包含任何翻譯材料,BMJ不保證翻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包括但不限於當地法規、臨床指南、術語、藥品名稱和藥物劑量),並且不對翻譯和改編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任何錯誤和/或遺漏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