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文本

下載PDF

原始研究
中國重慶大學生實施旁觀者心肺複蘇的知識、培訓和意願:一項橫斷麵研究
  1. Jiani毛1
  2. 陳馮2
  3. Dianguo興3.
  4. 洛周1
  5. 淩賈1
  6. 燕張1
  1. 1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醫學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衛生社會風險治理創新中心重慶醫科大學渝中區重慶,中國
  2. 2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院前急診科重慶大學中心醫院渝中區重慶,中國
  3. 3.衛生應急辦公室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Yubei區重慶,中國
  1. 對應到張燕博士;cqmudzy {163.} com

摘要

客觀的目的評價我國大學生心肺複蘇知識水平、參與心肺複蘇培訓的態度和實施旁觀者心肺複蘇的意願。

設計橫斷麵研究。

參與者采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從重慶市12所高校共抽取1128名大學生。

主要和次要結果主要結果包括心肺複蘇知識和參與培訓和實施旁觀者心肺複蘇的意願;次要結果包括心肺複蘇培訓經驗和培訓和實施心肺複蘇的障礙。

結果心肺複蘇知識平均得分為2.078(±1.342)分。隻有45.5%的受訪者願意參加心肺複蘇術培訓。研究生及以上學曆、文科為主、心肺複蘇術知識水平較高的女性更願意參加心肺複蘇術培訓。共有47.2%的受訪者願意提供簡單的幫助,如檢查患者的意識和呼吸,撥打120(醫療急救電話)。隻有34.1%的人表示願意對陌生人進行旁觀者CPR。知覺行為控製、行為態度和主觀規範是提供旁觀者CPR意願的正向預測因子。

結論重慶市大學生心肺複蘇知識和培訓率較低。參與培訓和實施旁觀者CPR的意願也很低。改善立法,加強培訓計劃,將心肺複蘇培訓納入學校課程,重塑及時幫助有需要的人的社會和公共文化,這些都是提高旁觀者心肺複蘇表現的建議策略。

  • 心肺複蘇術
  • 知識
  • 培訓
  • 實施心肺複蘇的意願
  • 計劃行為理論

數據可用性聲明

沒有其他可用的數據。

數據可用性聲明

本研究中使用和/或分析的數據集可根據合理要求從通訊作者處獲得。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這是一篇開放獲取的文章,根據創作共用署名非商業(CC BY-NC 4.0)許可證發布,該許可證允許其他人以非商業方式分發、混音、改編、在此基礎上進行構建,並以不同的條款許可其衍生作品,前提是正確引用原始作品,給予適當的榮譽,任何更改都已注明,並且使用是非商業性的。看到的: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數據來自Altmetric.com

本研究的優勢和局限性

  • 本研究應用計劃行為理論來了解實施旁觀者心肺複蘇(CPR)的意願。

  • 這是重慶首次對大學生進行大規模調查。重慶是中國西部最大的城市,擁有100多萬大學生。

  • 受訪者願意實施心肺複蘇並不意味著他們會在真實情況下實施心肺複蘇。

介紹

院外心髒驟停(OHCA)是一個世界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1OHCA每年在中國造成大約54萬人死亡。2旁觀者心肺複蘇(CPR)是改善OHCA生存的重要因素。3 4研究表明,實施旁觀者CPR的患者的30天存活率比沒有實施CPR的患者高2.6倍。3.然而,在中國的幾個大中城市,旁觀者CPR的比率僅為4.5%,5遠低於歐洲國家和美國。3 6 7

計劃行為理論(TPB)的關鍵組成部分是行為意圖的概念,8這受到對行為將產生預期結果的可能性的態度以及對該結果的風險和收益的主觀評估的影響。TPB指出,行為成就取決於動機(意圖)和能力(行為控製)。它區分了三種類型的信念:行為信念、規範信念和控製信念。該理論已廣泛應用於健康行為和行為意圖的分析。9 - 12根據TPB,實施旁觀者CPR的意圖是旁觀者CPR行為的最直接預測因素。因此,除了個人特點等因素13還有個人經曆,14納入TPB的結構將更好地促進對實施旁觀者CPR的影響因素的理解。

具備足夠的CPR知識和技能是實施CPR的關鍵因素。15培訓更多的人是提高旁觀者CPR的有效途徑。16日17然而,在中國,心肺複蘇的培訓率不到1%。182019年,中國政府發布了《健康中國行動計劃(2019 - 2030年)》,明確提出到2030年,急救培訓持證人數要達到3%以上。Baldi19結果顯示,與成年人相比,學生需要更少的時間學習基本生活支持(BLS),並且取得了更好的成績。在學生中普及旁觀者CPR知識和技能是提高獲得旁觀者CPR的重要途徑。20.大學生是潛在的可以實施旁觀者CPR和傳播CPR知識和技能的重要群體之一。天津除外21和武漢,22在中國其他許多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仍缺乏心肺複蘇培訓和實施心肺複蘇意願的數據。

本研究旨在調查重慶地區大學生CPR知識、CPR培訓現狀及實施旁觀者CPR的意願。基於TPB框架的構建,我們還試圖探索影響CPR訓練和實施旁觀者CPR意願的因素,以確定CPR行為意圖的決定因素並製定有效的幹預措施。

方法

研究設置和數據收集

我們的研究於2019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國重慶的大學生中進行。重慶是中國四個直轄市之一,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全市人口3124萬,其中大學生104萬,是中國西部大學生人數最多的城市。全市共有27所大學,13個學科,1150個專業。

我們采用了多級隨機抽樣方法。首先,從27所大學中隨機抽取了12所大學。第二,從每所大學中隨機選擇一男一女學生宿舍。第三,從每個學生宿舍中隨機抽取13個宿舍,要求所有宿舍的學生填寫問卷。所有學生都被簡要介紹了研究的目的,並通過掃描二維碼填寫電子問卷。所有參與調查的學生在填寫問卷前都給予了知情同意。每個完成的問卷都被分配了一個唯一的匿名號碼。不完整和矛盾的答案被視為無效。根據其他研究中類似調查的結果(願意實施CPR的大學生比例約為30%,誤差幅度為3%),假設10%無反應和10%不合格的回答,估計所需樣本量為1106。

措施

我們的研究采用了五部分結構化問卷。

  • 第一部分:人口統計信息,包括性別、教育程度和專業。

  • 第二部分:CPR知識,包括六個問題,每個問題隻有一個正確答案。正確答案為1分,總分最高為6分。

  • 第三部分:心肺複蘇培訓,包括培訓經曆、意願和障礙。

  • 第4部分:TPB的構造。共包括主觀規範、行為態度和感知行為控製三個維度的6個問題。每個問題采用李克特5分製(從1=非常不同意/非常不自信/非常少到5=非常同意/非常自信/絕大多數)。量表的Cronbach 's alpha為0.820。

  • 第五部分:實施CPR的意願和障礙。

數據分析

連續變量用均值和標準差表示,分類變量用計數和組成比表示。文科包括哲學、曆史、法律、文學等。科學包括工程學、農業、醫學等。計算心肺複蘇知識總分,分為高水平(中位數>2)和低水平(中位數≤2)。的χ2檢驗用於比較受過訓練和未受過訓練的受訪者在分類結果方麵的差異。采用Logistic回歸方法探討參與心肺複蘇培訓意願的影響因素。

采用層次logistic回歸方法探討心肺複蘇意願的影響因素。預測變量以指定的順序進入模型,以研究新納入的變量對結果變量的解釋程度。對預測變量進行分組,並按以下順序進入模型:

  • 在第一個區塊中,輸入人口統計變量。

  • 在第二塊中,輸入知識水平、培訓經曆和TPB變量。

給出OR的OR值和95% CI。采用SAS V.9.4進行統計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共完成問卷1171份。剔除答案不完整或矛盾的43份問卷,最終納入1128份問卷進行分析。

參與者

受訪者中男性714人(63.3%)。低年級本科生(大一、大二)占45.1%,高年級本科生(大三、大四)占50.1%。約半數(48.3%)受訪者主修文科(表1).

表1

受訪者人口統計學特征及CPR培訓經曆的分布情況

心肺複蘇知識

心肺複蘇術知識的正確回答比例如所示表2.心肺複蘇知識平均分為2.078(±1.342)分,中位數為2分。隻有1%的人正確回答了所有問題。隻有14.0%、21.5%和28.9%的受訪者知道“CPR時胸部按壓的頻率和深度”、“判斷無意識的方法”和“如何確定呼吸停止”。接受心肺複蘇培訓的患者知識平均得分為2.430(±1.408)分,顯著高於未接受心肺複蘇培訓的患者(均值=1.900,p<0.001)。

表2

CPR知識正確回答比例

培訓經曆及意願

隻有33.6%的受訪者接受過心肺複蘇術訓練(表1).不同性別、學曆、專業的CPR培訓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接受培訓的受訪者中,46.9%的人總培訓時間少於2小時,28.6%的人總培訓時間超過2小時但少於4小時。共有44.9%的受訪者隻接受過講座型培訓,55.1%的受訪者曾接受講座型和動手型培訓。學校(76.8%)是受訪者參與心肺複蘇培訓的主要場所。

隻有45.5%的受訪者願意參加心肺複蘇術培訓。在logistic回歸模型中,女性、研究生及以上學曆、文科為主、心肺複蘇知識水平較高的受訪者更願意參加心肺複蘇培訓(表3).

表3

Logistic回歸分析:人口統計學變量和CPR知識對參與CPR培訓意願的影響

受訪者希望通過電台(62.8%)、互聯網(62.5%)、講座(61.8%)和醫務人員(59.0%)參與心肺複蘇培訓,最期望的培訓地點是學校(80.9%),其次是醫院(61.5%)。

參與CPR培訓的最大障礙是學習困難(61.1%),而在未接受培訓的受訪者中,這一比例更高(65.2%)。與接受過培訓的受訪者相比,更多未接受培訓的受訪者認為缺乏時間(39.8%)和對CPR重要性的認識(27.8%)是參與CPR培訓的障礙。然而,更多受過訓練的受訪者(50.9%)認為缺乏使用所學技能的機會是一個障礙(表4).

表4

參加CPR培訓的障礙按培訓經曆分布

TPB變量的結果

TPB變量的結果顯示在表5.行為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製的平均分分別為3.242(±1.288)、3.140(±1.000)和2.848(±1.019)。隻有23.1%的受訪者對CPR有信心。隻有32.2%的受訪者認為大多數人會對陌生人實施旁觀者CPR, 49.5%的人認為旁觀者CPR有價值,可以給他們一種社會價值感。

表5

計劃行為理論中的變量

願意在旁邊實施心肺複蘇

隻有47.2%的受訪者願意提供一些簡單的幫助,如檢查意識和呼吸,撥打120(醫療急救電話)。然而,隻有34.1%的人願意對陌生人進行旁觀者心肺複蘇。在logistic回歸模型1中,女性、文科專業受訪者、未受過專業培訓的受訪者和知識水平較高的受訪者更願意檢查意識和呼吸並撥打120。模型2顯示不同性別和專業的旁觀者CPR意願無顯著差異。模型3顯示知覺行為控製、行為態度和主觀規範是提供旁觀者CPR意願的顯著正向預測因子(表6).

表6

Logistic回歸分析:人口學變量、知識、培訓經驗和TPB變量對實施旁觀者CPR意願的影響

缺乏信心(66.6%)、害怕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56.4%)和害怕法律責任(37.4%)是受訪者實施旁觀者CPR的主要障礙。與受過訓練的受訪者相比,未受過訓練的受訪者更容易缺乏信心(69.6%)和害怕造成二次傷害(59.8%)(表7).

表7

按培訓經驗進行心肺複蘇的障礙分布情況

討論

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受訪者CPR知識水平較低,平均CPR知識得分為2.078分(總分為6分)。缺乏正式和重複的培訓可能是導致CPR知識水平較低的主要原因。結果顯示,隻有33.6%的受訪者參加過心肺複蘇培訓,遠低於挪威(89%)。23隻有45.5%的大學生願意參加心肺複蘇培訓,遠低於新西蘭(63%)。24比利時(77.0%)25中部城市武漢(88.3%)。26這些發現可能與受訪者缺乏心肺複蘇知識以及對培訓和實施旁觀者心肺複蘇重要性的認識有關。我們的研究表明,大約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不知道旁觀者CPR的重要性,無論他們是否參加過培訓。有必要通過成功的例子和比較數據來強調旁觀者CPR在挽救患者生命方麵的重要性,而不僅僅是傳授技能。27

心肺複蘇知識和培訓率低,對旁觀者心肺複蘇重要性認識不足,可能與感知培訓障礙有關。共有61.1%的受訪者表示參加培訓有困難,42.6%的受訪者擔心培訓過程中理論與實踐脫節,效果不理想。在中國,公共CPR培訓一直主要依靠紅十字會等社會團體。由於人力和資金的限製,授課培訓是最常見的方法。282018年,重慶市政府正式啟動《公共衛生應急技能提升行動計劃》,將心肺複蘇術培訓作為工作重點。但由於項目運行時間較短,社會影響力尚顯不足。我們的亞組分析顯示,本科高年級學生更不願意參加CPR培訓,這可能與他們在畢業、就業和繼續教育方麵麵臨的壓力有關。這些壓力會讓他們很難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他科目上,特別是當這個科目有很多障礙的時候。29

不到一半的受訪者願意提供簡單的幫助,如檢查意識和呼吸,並撥打120。隻有34.1%的受訪者願意對陌生人實施CPR,低於比利時(68.0%)。25德國(72.3%),30.與天津相近(44.4%)。14這一發現可能與中國的社會環境和文化有關。首先,不像其他國家的緊急醫療服務可以由消防員提供31或者緊急救生技術人員32在中國,院前急救護理一直由具有執業資格的醫生和護士提供。33病人應該由醫務人員檢查和治療的觀念根深蒂固,很大一部分受訪者可能沒有意識到旁觀者急救的重要性及其相應的社會責任。34在市民行為態度方麵,少於半數受訪者認為透過“旁觀者心肺複蘇”拯救他人能讓他們有社會價值感。隻有45.3%的受訪者認為,如果自己未能及時拯救他人,導致他人殘疾或死亡,他們會感到遺憾和難過。其次,人工呼吸的做法可能會影響對陌生人實施旁觀者心肺複蘇的意願。35口對口可能被認為是不衛生的,有傳播疾病的風險。我們的結果顯示,15.8%的受訪者害怕因實施CPR而感染疾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在公共場合親吻別人是不禮貌的,對陌生人進行嘴對嘴的接吻會讓人尷尬。14 36最後,2017年,《中國民法通則》中“好人法”的規定在社會上的影響力還不夠。此外,還缺乏對陌生人免除急救責任的係統規定,從而降低了急救的可操作性。共有37.4%的受訪者表示擔心因提供幫助而引起的法律糾紛,低於中國公眾(53.2%)。37但高於美國(4.1%)38蘇格蘭(8.0%)。13盡管助人一直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但這種傳統已經被削弱了。原因包括快速的城市化將熟人之間的關係轉變為陌生人之間的關係,39而長期以來相關法律的缺失,導致媒體上出現了很多“救人被勒索”的高調事件。40盡管最近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中國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要形成適當的社會氛圍和公眾習慣,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及時的救援,例如對陌生人進行心肺複蘇。調查結果還顯示,不到40%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的家人和朋友會支持他們對陌生人實施CPR。盡管得分較低,但主觀規範對實施CPR的意願有積極影響。

我們的分析還發現,女性和文科學生除了更願意參加CPR培訓外,也更願意提供意識和呼吸檢查以及撥打120等簡單的幫助,這可能與女性和文科學生更情緒化和共情有關。41 42盡管理科生包括一些醫學生,但有證據表明,醫學生對心肺複蘇術的了解仍然很低。43相當一部分醫學生在學習期間沒有參加勞工統計局的培訓。43歐洲複蘇委員會最近的一份指導說明大力提倡加強對醫學本科生的心肺複蘇培訓。44培訓經驗和較高的知識水平不影響是否願意實施旁觀者CPR。參加過培訓的受訪者比未參加培訓的受訪者更不願意提供簡單的幫助;這些發現與其他相關研究不同,15日16但與黃的研究結果相似26這些發現可能與訓練時間短、質量差有關。在參加過心肺複蘇術培訓的人中,75.5%的人報告該培訓持續時間不到4小時,近一半的人報告隻參加了基於講座的培訓,沒有實際操作經驗。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培訓後CPR知識不足是否會導致對提供幫助可能帶來的負麵後果的擔憂增加和幫助意願的降低。令人失望的CPR培訓結果也可能是由於缺乏強調增加實施旁觀者CPR的意願。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行為態度、主觀規範和感知行為控製對實施旁觀者CPR的意願有積極影響。然而,受訪者在這三個方麵的得分都很低。感知行為控製得分最低,受訪者普遍對實施旁觀者CPR缺乏信心(66.6%的人認為對自己的急救能力缺乏信心是實施旁觀者CPR的障礙,56.4%的人擔心對傷者造成二次傷害)。因此,在未來的培訓中,除了提高參與者的知識和技能外,還應注重提高他們在實施旁觀者CPR時的自信心。這些措施可能包括,在課程中討論擔憂和恐懼,訓練克服和減少恐懼的技能,提高信心,45並結合媒體宣傳和教育運動,增強積極的行為態度和主觀規範。

綜上所述,我們建議中國政府和社會組織共同努力,製定一項戰略計劃,以提高旁觀者CPR的表現,重點關注以下領域。一是完善相關立法,堵住法律漏洞,對公共急救責任免責作出更詳細、可操作的法律規定,保護救援人員合法權益。二是通過多種形式的大眾傳媒和網絡宣傳教育活動,營造鼓勵公眾向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強化CPR積極形象的社會氛圍和文化。三是鼓勵參與,規範培訓教材,根據人群特點製定標準化的線上線下培訓課程,強調克服恐慌、增強信心的培訓,有計劃地將心肺複蘇培訓和再培訓納入學校課程。改革應急醫療救援調度機構,增強其通過視頻或電話應用程序指導現場人員實施CPR的功能,增強救援人員的信心,減少實施過程中的恐慌。所有這些建議都符合《2020年心肺複蘇和心血管急診護理科學與治療建議國際共識》。46

限製

我們的研究有幾個局限性。首先,本研究在重慶開展,對象為大學生。因此,結果不能完全代表中國和其他環境的情況。第二,目前在CPR領域還沒有現成的經過驗證的規劃行為理論量表,我們開發的量表可能還存在不足。第三,我們的研究是通過問卷調查進行的,行為意圖是在一個假設的場景中衡量的。因此,積極的行為意圖並不一定意味著在現實世界中行為的實際發生。未來的研究應關注CPR的實際性能及其影響因素。

結論

重慶市大學生心肺複蘇知識水平、培訓率和參與培訓意願較低。行為態度、主觀規範和感知行為控製與實施旁觀者CPR的意願正相關,大學生的意願也較低。建議采取進一步的改善策略,如健全立法、加強培訓、將心肺複蘇術納入學校課程,以及重塑及時向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的社會和公共文化。

數據可用性聲明

沒有其他可用的數據。

數據可用性聲明

本研究中使用和/或分析的數據集可根據合理要求從通訊作者處獲得。

倫理語句

倫理批準

所有參與調查的學生在填寫問卷前都口頭表示知情同意。本研究由重慶醫科大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日期:2019年10月8日)。

致謝

作者在此向參與本次調查的每一所大學和參與者表示感謝。

參考文獻

腳注

  • 貢獻者YZ, JM, HZ, DX和FC設計了調查。JM, HZ和LJ進行了調查並收集了數據。YZ和JM組織並分析了數據。YZ和JM撰寫了手稿。FC和DX對手稿的草稿提供了反饋。所有作者審閱了手稿的內容,並批準了手稿的最終版本。

  • 資金本工作得到重慶市社科聯(no . 2019YBGL057)和重慶市衛生健康委聯合重慶市科委醫學科研項目(no . 2019ZLXM002)的資助。

  • 相互競爭的利益沒有宣布。

  • 出處和同行評審不是委托;外部同行評審。

請求的權限

如果您希望重用本文的任何或全部內容,請使用下麵的鏈接,該鏈接將帶您到版權清除中心的RightsLink服務。您將能夠快速獲得價格和即時許可,以多種不同的方式重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