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文本
摘要
重要性在臨床實踐中,區分2型(T2MI)和1型心肌梗死(T1MI)是困難的,T2MI的治療和預後仍不確定。
客觀的比較T2MI和T1MI的誘發因素、危險因素、調查、管理和結果。
數據源從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檢索Medline和Embase數據庫以及近期文章參考文獻列表中的“2型心肌梗死”一詞。
研究選擇如果研究使用了MI的通用定義,並報告了至少一個感興趣變量的定量數據,則納入研究。
數據提取與綜合數據采用隨機效應薈萃分析。采用Newcastle-Ottawa質量評估工具評估偏倚風險。遵循係統評價和元分析的首選報告項目指南。所有評審階段均由兩名評審人員進行。
主要成果及措施危險因素,表現症狀,心髒檢查,如肌鈣蛋白和血管造影,管理和結局,如死亡率。
結果納入了40項隊列研究,包括98930例T1MI患者和13803例T2MI患者。與T1MI相比,T2MI患者更有可能存在既往存在的慢性腎髒疾病(OR 1.87;95% CI 1.53 ~ 2.28)和慢性心力衰竭(OR 2.35;95% CI 1.82 ~ 3.03),較少出現胸痛等典型心髒症狀(OR 0.19;95% CI 0.13 ~ 0.26),更可能出現呼吸困難(OR 2.64;95%置信區間1.86 ~ 3.74);更有可能在心電圖上表現出非特異性ST-T波改變(OR 2.62;95% CI 1.81 ~ 3.79), ST段抬高的可能性較小(OR 0.22;95%置信區間0.17 ~ 0.28);接受冠狀動脈造影的可能性較小(OR 0.09; 95% CI 0.06 to 0.12) a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OR 0.06; 95% CI 0.04 to 0.10) or receive cardioprotective medications, such as statins (OR 0.25; 95% CI 0.16 to 0.38) and beta-blockers (OR 0.45; 95% CI 0.33 to 0.63). T2MI had greater risk of all cause 1-year mortality (OR 3.11; 95% CI 1.91 to 5.08), with no differences in short-term mortality (OR 1.34; 95% CI 0.63 to 2.85).
結論與相關性本綜述以比先前報道更大的精度和範圍確定了T2MI和T1MI之間的臨床、管理和生存差異。冠脈血運重建術和心髒保護藥物的不同應用凸顯了其在T2MI與T1MI中應用的不確定性。
- 冠心病
- 缺血性心髒病
- 心肌梗死
數據可用性聲明
除非死亡率分析的漏鬥圖外,所有與研究相關的數據都包含在文章中或作為補充信息上傳。不包括漏鬥圖可根據要求提供。
這是一篇開放獲取的文章,根據創作共用署名非商業(CC BY-NC 4.0)許可證發布,該許可證允許其他人以非商業方式分發、混音、改編、在此基礎上進行構建,並以不同的條款許可其衍生作品,前提是正確引用原始作品,給予適當的榮譽,任何更改都已注明,並且使用是非商業性的。看到的: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數據來自Altmetric.com
本研究的優勢和局限性
納入肌鈣蛋白時代所有當代隊列研究。
大量2型心肌梗死和1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分析提供了較高的精度。
廣泛的臨床顯著變量評估,提供全麵的分析。
由於缺乏個別患者數據,隻能對粗死亡率進行分析。
介紹
心肌梗死(MI)的臨床定義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2007年心肌梗死的通用定義包括了與潛在閉塞性冠狀動脈疾病無關的繼發性心肌梗死的一個子集。12012年,《第三次全球心肌梗死定義共識文件》2T1MI定義為斑塊侵蝕和/或破裂引起的心肌梗死,T2MI定義為沒有急性斑塊破裂或冠狀動脈血栓形成的需氧量增加或血供減少引起的心肌梗死。最近,在2018年,MI的第四次通用定義更新了T2MI的概念,涉及與需氧量和供氧量不平衡相關的特定情況,以及有無潛在冠狀動脈疾病與治療和預後的相關性3.(見在線補充表S1更多細節)。
在臨床實踐中,根據臨床表現、心電圖特征和心肌肌鈣蛋白(cTn)值來區分T2MI和T1MI是很困難的。由於缺乏評估T2MI患者不同的調查和治療幹預措施的隨機對照試驗,這類患者的適當管理仍然存在不確定性,特別是那些已知或懷疑患有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過去的研究評估了T2MI與T1MI的一個或多個屬性4 - 8但是,據我們所知,還沒有人對T2MI和T1MI的症狀、體征、調查結果、治療方案和臨床結果(包括短期和長期)進行全麵分析。
我們對觀察性研究進行了係統綜述,目的是確定診斷和調查結果,以幫助臨床醫生更好地區分T2MI和T1MI,並比較T2MI和T1MI在治療策略和臨床結果方麵的差異。
方法
研究設計
該綜述是根據Cochrane協作和係統評價和薈萃分析(PRISMA)首選報告項目(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 - analysis)聲明的建議進行的。9我們的研究在開始前已在PROSPERO注冊(注冊號:CRD42021237746)。在Medline和Embase數據庫中檢索200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發表的所有研究,使用搜索詞確定所有與T2MI相關的研究(見在線補充表S2).對所有相關文章的參考文獻列表也進行了評估,以確定其他相關研究。研究PRISMA流程圖如圖所示在線補充圖S1.選擇2009年1月作為文獻檢索的開始日期,以便將我們的分析限製在肌鈣蛋白時代的當代研究中,這些研究采用了從2007年起才設計的T2MI正式定義。
納入研究的條件是:(1)比較T2MI和T1MI患者群體,(2)使用通用的MI定義,(3)包含至少一個感興趣的變量,(4)有英文全文,(5)是隨機對照試驗或比較觀察性研究。如果:(1)沒有全文,(2)使用重複數據或(3)總共納入的參與者少於200人,研究被排除在外。符合條件的研究的標題和摘要的初步篩選由兩位作者(MK, KW)獨立進行,全文審查納入,審查中的任何分歧由共識解決。
數據收集與綜合
與所有感興趣的變量相關的數據是從所有納入的研究中收集的,采用的是由一位作者(MK)編寫的標準化形式,並由第二作者(KW)獨立審查。這些變量包括:研究日期、設計、樣本量、用於定義T2MI和T1MI的定義、患者人口統計學、既往病史、誘發因素、臨床症狀、ECG結果、實驗室值、超聲心動圖結果、任何臨床幹預或藥物治療,以及觀察到的臨床結果。
報告為原始數字或能夠轉換為原始數字的變量數據彙集自所有研究,並使用Review Manager (RevMan,計算機程序)進行比較薈萃分析。5.3版。哥本哈根:北歐Cochrane中心,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2014)。對於每個變量,使用隨機效應方法計算T2MI與T1MI的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區間(CI)並進行加權。根據注冊研究方案的規定,隨機效應方法用於預測研究的異質性至少為中等程度(I2異質性統計>50%)。10除了加權OR外,我們還報告了每個變量的粗總事件率,以進行薈萃分析,以便在大樣本量的情況下,對每個患者組中這些事件的患病率提供更有臨床意義的估計。報告中值或中值的研究僅複製了原始研究中報告的結果。
使用紐卡斯爾-渥太華隊列研究質量評估工具評估每項研究的偏倚風險,11日127-8分表示研究質量良好,4-6分表示質量一般,0-3分表示質量較差。使用漏鬥圖評估發表偏倚。
患者和公眾參與
在設計研究時,我們沒有征求患者或公眾的意見。
結果
共納入40項研究進行分析13-52它們的特點總結在在線補充表S3.他們共納入127 620名參與者,其中98 930名(77.5%)被歸為T1MI, 13 803名(10.8%)被歸為T2MI。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們報告了主要的發現;在在線補充中可以找到涉及一項以上研究和100多個案例的每項分析的更多信息和森林圖,在線補充圖S2-S44.
2007年的定義1用於7項(17.5%)研究,15 16 27 29 43 44 522012年定義2在25項(62.5%)研究中,13 17 19-21 23-26 30-35 37 39 40 42 45-48 50 512018年的定義3.在8項(20%)研究中。14 18 22 28 36 38 41 49在40項研究中,17項(42.5%)為前瞻性研究15日1618 1922日29日33 3436 37,43-4547 48 50,5123例(57.5%)為回顧性。13 14 17 20 21 23-28 30-32 35 38-42 46 49 52
Risk-of-bias評估
在40項研究中,31項(77.5%)被評估為質量良好,13 15-19 22 23 27-35 37-46 48 50-526(15%)質量尚可,14,21,24 - 26日,493個(7.5%)為質量差,20 36 47總結於在線補充表S4.選擇偏差導致不具代表性的隊列,如冠狀動脈監護病房的入院標準或心肌梗死登記的入組標準傾向於T1MI,14 20 24-26 36 47 49無法獨立判斷MI類型是T1MI還是T2MI,36 38 47T1MI和T2MI隊列的不可比性,20 24 25 47不明確的結果測量方法36 38 47隨訪時間短,事件少14 20 24 36包含了大多數形式的偏見。
住院和1年全因死亡率漏鬥圖顯示無不對稱性(在線補充圖S45和S46).所有其他分析的漏鬥圖顯示了類似的結果(可根據要求獲得)。
參與者的特征
在未選擇特定年齡人群的納入研究中,T1MI患者的中位年齡範圍為60-82歲,而T2MI患者的中位年齡範圍為62-81歲。性別分布也相似,T1MI和T2MI患者中男性分別占58.4%和53%。
關於既往病史(表1), T2MI患者與T1MI患者相比,更有可能患有慢性腎髒疾病(22.8% vs 17.3%;或1.87;95% CI 1.53 ~ 2.28)、慢性心力衰竭(13.1% vs 7.6%;或2.35;95% CI為1.82 ~ 3.03),房顫(22.9% vs 6.1%;或3.02;95% CI 2.29 ~ 3.99)和高血壓(66.4% vs 63.4%;或1.22;95% CI 1.03 ~ 1.45)。T2MI患者發生血脂異常的可能性較小(43.4% vs 45.9%; OR 0.74; 95% CI 0.58 to 0.94) and smoking history (34.7% vs 52.8%; OR 0.6; 95% CI 0.49 to 0.73).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prevalence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r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誘發因素
不到一半的研究(n=18;45%)包括與T2MI相關的沉澱因素的數據。13 15 17 19 21-24 27 31 32 35 40 44 45 50-52關於每個誘發因素的數據在整個研究中並不一致;例如,隻有17項研究評估了45%的T2MI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
最常見的沉澱因子是敗血症(35.9%)和心力衰竭(35.9%),其次是心律失常(29.8%)(在線補充表S5),在收集該變量數據的病例中,12.2%的病例被認為是由非心髒手術引起的。
臨床表現
總結於在線補充表S6,與T1MI患者相比,T2MI患者出現胸痛典型心髒症狀的可能性更小(58.6% vs 88.4%;或0.19;95% CI 0.13至0.26)或手臂或肩部不適(8.5% vs 35%;或0.18;95% CI 0.11 ~ 0.3),但更可能表現為呼吸困難(27.1% vs 10.6%;或2.64;95% CI 1.86 ~ 3.74)。
調查
心電圖表現(在線補充表S7),例如ST段抬高(14.1% vs 44.2%;或0.22;95% CI 0.17 ~ 0.28)和病理Q波(6.7% vs 20.8%;或0.38;95% CI 0.20 ~ 0.71)在T2MI中較T1MI不明顯。相反,非特異性ST-T波變化(24.7% vs 10.8%;或2.62;95% CI 1.81 ~ 3.79)和心房心律失常(21% vs 6.6%;或4.99;95% CI 3.14 ~ 7.93)在T2MI中更為常見。 No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seen in the frequency of ST depression or T wave inversion.
在這40項研究中,4項(10%)報告了使用高靈敏度cTn測定法,21項(53%)報告了敏感測定法,14項(35%)沒有指定使用哪種世代測定法(在線補充表S3a和S3b).26項(65%)研究報告了肌鈣蛋白測定的結果,其中19項研究是cTnI測定,5項研究是cTnT測定,1項研究是兩種測定,而另一項研究沒有指定所使用的測定方法。在這些報告肌鈣蛋白的研究中,隻有兩項未能說明所使用的測定法的正常上限(ULN)。23日31日肌鈣蛋白測定,因此單位和參考範圍,不同的研究,阻止了肌鈣蛋白值的直接比較。因此,我們將每種試驗的肌鈣蛋白值轉換為ULN的倍數,以便進行直接比較(在線補充表S8).對於肌鈣蛋白峰值,T1MI患者的肌鈣蛋白峰值範圍在ULN的5 - 1702倍之間,而T2MI患者的肌鈣蛋白峰值範圍在2.8-447倍之間。與峰值水平的絕對值相比,連續cTn檢測的變化幅度(或增量)是否更能預測T2MI或T1MI,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結果。33隨著更敏感檢測方法的出現,肌鈣蛋白的診斷閾值降低,T2MI患者的數量增加了50%,36最近的研究表明,T2MI的發病率等於或超過T1MI。15 33 36
T2MI患者的超聲心動圖頻率低於T1MI患者(47.9% vs 55.5%;或0.44;95%置信區間0.20至0.96),當報告時(在線補充表S7),區域壁運動異常的患病率或左室功能水平無差異,報道的中位左室射血分數在T1MI患者中為42.3%-55%,在T2MI患者中為40%-56%。
T2MI患者的冠狀動脈造影頻率也低於T1MI患者(34.1% vs 85.5%;或0.09;95% CI 0.06 ~ 0.12,在線補充表S7).在進行手術時,T2MI患者表現出梗阻性冠狀動脈疾病的可能性較低(34% vs 44.9%;或0.16;95% CI 0.05 - 0.54),梗阻的不同定義為一條或多條血管阻塞50%-70%。
管理
T2MI患者與T1MI患者相比,接受常規心髒保護藥物治療的可能性顯著降低(表2),包括β -阻滯劑(58.3% vs 76.3%;或0.45;95% CI 0.33 ~ 0.63),抗血小板藥物(70.8% vs 88.5%;或0.25;95% CI 0.16 ~ 0.38)和他汀類藥物(52.9% vs 87.6%;或0.25;95% CI 0.16 ~ 0.38)。值得注意的是,T2MI患者更可能接受利尿劑治療(44.8% vs 13.6%;或1.98;95% CI 1.37至2.86)或抗凝血劑(28.9% vs 25.2%; OR 1.87; 95% CI 1.06 to 3.30).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 (21.1% vs 78.0%;或0.06;95% CI 0.04至0.10)和冠狀動脈搭橋手術(2.9% vs 6.4%;或0.23;95% CI 0.12 ~ 0.45)在T2MI患者中也明顯低於T1MI患者。
預後
在短期和長期隨訪中,T2MI患者與T1MI患者相比,全因死亡風險顯著增加(表3).具體而言,與T1MI患者相比,T2MI顯示出更高的住院全因死亡率(12.5% vs 5.8%;或1.94;95% CI 1.35 ~ 2.79,在線補充圖S40),為期1年(18.9% vs 5.4%;或3.11;95% CI 1.91 ~ 5.08,圖1)和5-10歲(53.7% vs 28.5%, OR 3.24;95% CI 2.73 ~ 3.84,圖2).相比之下,T2MI和T1MI患者在120-180天的短期死亡風險方麵沒有差異(23.0% vs 12.5%;或1.34;95% CI 0.63 ~ 2.85)。
討論
據我們所知,這是比較肌鈣蛋白時代T2MI和T1MI的當代研究中最全麵的係統綜述和薈萃分析,包括來自14個國家的40項隊列研究中的127 620例患者,並使用了T2MI和T1MI的正式定義。在常規護理中,多達四分之三的mi可能是T2MI,33 34從臨床標準上區分T2MI和T1MI通常具有挑戰性。臨床醫生在現實實踐中對T2MI使用的管理策略往往不同,T2MI與T1MI的臨床結果,特別是長期的臨床結果,一直不確定。這篇綜述提供的信息有助於根據多個變量來描述這兩組患者的特征,並可能有助於臨床決策和預測。
在這項綜述中,T2MI患者比T1MI患者表現出更多的醫學合並症,正如最近的薈萃分析所指出的那樣。6我們的研究強調了T2MI患者中既往存在的全身性血管疾病、心房顫動、腎損害和心力衰竭的發生率要高得多。
膿毒症10 16 27和貧血51與其他急性心髒事件(如瓣膜功能障礙或心律失常)一起被列為高觸發因素。在一項研究中,與非心髒手術、低血壓、貧血或缺氧相比,當主要誘因是心律失常時,T2MI的預後更佳。29在另一項研究中,與所有其他誘因相比,休克綜合征是預示預後較差的誘因。32在我們的分析中,非心髒手術作為誘因的頻率低於其他研究人員報道的頻率26圍手術期應激因素包括失血、麻醉引起的低血壓和傷口感染,導致心肌收縮力、需氧量和血流量失衡。53
cTn水平分析顯示,T1MI的cTn值一致高於T2MI,這與一項綜述一致5報告cTn值在T1MI患者中高30%-94%,其他研究人員認為這是T1MI的高度特異性診斷標誌物。53
與T1MI患者相比,T2MI患者進行冠脈造影和血運重建的頻率都要低得多。在T2MI中常見的各種合並症存在並與相互競爭的死亡風險相關時,治療醫師可能認為侵入性策略是禁忌的或潛在的有害的。在我們的彙總數據中,接受血管造影的T2MI患者中隻有三分之一表現為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盡管由於選擇偏倚,這一數字可能被低估,因為更年輕、多病較少的患者優先接受血管造影。在心血管疾病導管采樣血液檔案(CASABLANCA)隊列研究中,納入了冠狀動脈或外周動脈疾病高可能性患者,並對其進行了外周或冠狀動脈造影,在所有隨後發生T2MI的患者中,幾乎一半(47.7%)顯示至少2條冠狀動脈狹窄≥70%。54這些相互矛盾的發現質疑T2MI患者是否會受益於常規使用定義冠狀動脈解剖的侵入性策略,如果發現斑塊破裂或嚴重狹窄,則會導致及時的血運重建,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後。在一項研究中,18血管造影發現29%的T2MI患者出現急性斑塊破裂。在另一項研究中,236例T2MI患者中27例進行了血運重建,與其餘209例未進行血運重建的患者相比,全因死亡的幾率降低了67%。23相比之下,在第三項更嚴格的研究中,比較T2MI患者與T1MI患者,在症狀出現24小時內接受或未接受PCI,在使用多元邏輯回歸分析和倒概率加權調整結果後,15接受PCI的T1MI患者住院死亡率較低(OR 0.47;95%置信區間0.40 ~ 0.55;p<0.001),但在接受PCI的T2MI患者中無顯著性差異(OR 1.09;95% CI 0.62 ~ 1.94;p = 0.763)。然而,所有這些研究都是觀察性的,因此完成隨機試驗,如冠狀動脈調查在心肌損傷和T2MI (ACT-2)試驗的適宜性,目前正在招募中,55希望能給出更明確的答案。
考慮到三分之一的T2MI患者已經存在冠狀動脈疾病,其餘大多數患者有一種或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心髒保護藥物的使用相對不足是令人困惑的。這可能反映了臨床醫生對其在T2MI中的心髒保護效用的不確定性,或者對與其他藥物或多病T2MI患者中常見疾病的潛在不良相互作用的擔憂。T2MI人群中利尿劑的高使用率可能反映了心力衰竭和高血壓的高患病率。認識到導致T2MI的異質性機製或條件,未來試驗設計的表型特異性方法將有助於確定有效的治療方法。
一個重要的發現是,T2MI患者與T1MI患者相比,住院期間的全因死亡率和1年死亡率要高得多,這與最近一項對9項研究的係統回顧中指出的T2MI患者死亡率高出兩倍類似。8在我們的綜述中,這種過高的死亡率不是由過多的心血管死亡引起的,可能反映了多種合並症的競爭風險,而不是在30%-50%的T2MI患者中出現的潛在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26日31日關於冠狀動脈疾病是否是T2MI的獨立預測因素,研究結果不一,20 42而另一些人則質疑T2MI和T1MI的血管造影區別。例如,在一項對450名連續的心肌梗死患者的研究中,他們都在症狀出現後24小時內進行了冠狀動脈造影,其中145名(32.2%)患者患有“真正的”T1MI(急性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無全身誘因),114名(25.3%)患者患有“真正的”T2MI(無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和全身誘因),61名(13.6%)患者兩者都沒有,130名(28.9%)患者兩者都有。41這導致42.5%的患者心肌梗死類型的血管造影和臨床定義不一致。
我們的綜述有幾個局限性。首先,由於缺乏所有納入研究的個體患者數據,我們無法進行多變量回歸分析,以確定T2MI診斷、治療或預後的獨立預測因素。其次,我們沒有根據不同版本的MI通用定義或不同的肌鈣蛋白閾值來定義MI進行單獨的研究分析,這可能會影響管理和預後。然而,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潛在的錯誤分類偏見得到了解決,該研究顯示,在應用第三和第四種通用定義的同一組急診患者中,MI分類為1型或2型的變化不大。56在另一項比較單獨T2MI隊列的研究中,根據2007年和2012年的定義,在2012年隊列中,共病和使用心髒保護藥物的頻率較低,可能是由於使用更敏感的肌鈣蛋白檢測而納入了較輕的嚴重mi。22第三,在分析臨床表現時,我們沒有收集血流動力學變量或其他生理指標,如血紅蛋白水平和腎小球濾過率,因為這些報告非常不一致。第四,我們的死亡率薈萃分析依賴於每項研究中報告的粗死亡率,占57%15-19 22-28 30 31 34 35 37 40-42 45 46 52還進行多元回歸和/或競爭性風險分析,並報告調整後的死亡率。一般而言,T2MI組的這些發生率往往較低,與T1MI組相比,其差異較小。同樣,我們沒有嚐試使用驗證過的風險評分進行基於風險分層的亞分析,也沒有試圖確定死亡率的預測模型,因為這樣的分析僅在兩項研究中報道。26個40第五,我們沒有分析30天再入院率,因為隻有3項研究報道了這一情況。13 14 23第六,我們沒有對前瞻性研究和回顧性研究的結果進行敏感性分析,因為兩組都沒有表現出比另一組更少或更多的偏倚風險,也沒有將高質量研究的結果與一般/低質量研究的結果進行比較,因為後者僅占所有患者的17%。第七,由於我們隻搜索了兩個數據庫,沒有納入灰色文獻,可能會遺漏相關研究。然而,在最近的一項分析中,搜索Medline和Embase可以得到93%的相關研究,而穀歌Scholar盡管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隻得到另外3%。57第八,雖然可能存在發表偏倚,但對每項分析執行的所有漏鬥圖均未顯示不對稱性。最後,我們沒有進行亞組分析或元回歸來評估研究間的異質性,因為在大量的現實觀察性研究中,研究參數(如研究設計和分析方法)通常定義不清,且變量很大。58
本綜述的優勢在於納入了所有采用正式T2MI定義的肌鈣蛋白時代的當代隊列研究,分析了比以往研究更廣泛的變量範圍,並且更精確地識別了兩個MI人群在患者特征、臨床表現、護理模式和結果方麵的臨床意義差異。由於研究起源於幾個不同的司法管轄區,我們相信我們的研究結果適用於不同的醫療保健係統,盡管某些措施的絕對值在不同國家之間存在差異。我們注意到在我們的綜述完成後發表了一項大型美國隊列研究59該研究將T1MI患者與T2MI患者進行了比較,但局限性在於分類偏差(依賴於行政醫院出院數據,包含針對2型MI的國際疾病分類-第十版修訂代碼,而不是基於正式MI定義的登記或圖表診斷),2017年底的研究周期較短,隻有3個月,無法分析臨床特征、調查結果、藥物使用、冠狀動脈解剖、和出院後死亡率由於他們在數據集中的遺漏。
結論
本綜述確定了T2MI和T1MI患者在臨床特征、調查和管理概況以及臨床結果方麵的差異。這些發現可以幫助臨床醫生更好地識別T2MI,並就其後遺症向患者提供建議,並為醫院編碼和流行病學趨勢、護理質量指標以及與T2MI患者護理相關的醫院間績效基準提供信息。
該綜述還明確了我們對侵入性調查、血運重建策略和心髒保護藥物在T2MI患者中的效用和預後影響的理解存在的持續差距,這需要更多的隨機試驗來招募此類患者。
數據可用性聲明
除非死亡率分析的漏鬥圖外,所有與研究相關的數據都包含在文章中或作為補充信息上傳。不包括漏鬥圖可根據要求提供。
倫理語句
患者發表同意書
倫理批準
這項研究不涉及人類參與者。
參考文獻
補充材料
-
補充數據
此網頁文件由BMJ出版集團從作者提供的電子文件製作而成,並沒有對內容進行編輯。
腳注
貢獻者所有作者都對這部作品的構思做出了貢獻。MK和KW對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數據解釋由KW和IS負責。所有作者都負責起草手稿,並最終批準即將出版的版本。所有作者同意對工作的各個方麵負責,以確保與工作的任何部分的準確性或完整性相關的問題得到適當的調查和解決。IS是擔保人,並對研究的工作和開展承擔全部責任,有權訪問數據,並控製發表的決定。
資金作者沒有從任何公共、商業或非營利部門的資助機構宣布對這項研究的具體資助。
相互競爭的利益沒有宣布。
出處和同行評審不是委托;外部同行評審。
補充材料此內容由作者提供。它沒有經過BMJ出版集團有限公司(BMJ)的審查,也可能沒有經過同行評審。討論的任何意見或建議僅是作者的意見或建議,不被BMJ認可。BMJ不承擔因對內容的任何依賴而產生的所有責任和責任。如果內容包括任何翻譯材料,BMJ不保證翻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包括但不限於當地法規、臨床指南、術語、藥品名稱和藥物劑量),並且對因翻譯和改編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任何錯誤和/或遺漏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