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文本
摘要
目標本研究旨在評估一種生物棕櫚靜脈認證係統,以防止精神病醫院的藥物管理錯誤。
設計這是一個前後觀察性研究。
設置按照慣例,用藥要經過反複檢查。我們在日本的兩家精神病院開發並推出了一種新的給藥推車,其中每個患者專用的藥箱必須通過手掌靜脈認證才能電子打開。
參與者引進推車前18個月和後18個月,共有3444名和3523名患者存在。在招募的212名護士中,有28名護士因缺乏常規給藥係統經驗和問卷不完整而被排除在外。
主要和次要結果測量通過比較推車引入前後給藥錯誤的發生率,主要結果是該係統的療效。次要結果是一項關於護士對該係統態度的調查。
結果引入新係統後,相對於入院患者總人數,由於人員識別錯誤導致的用藥錯誤數量從6/3444顯著降低到2/3523 (p<0.0001)。在184名護士中,182名護士回答說,使用該係統對行政管理錯誤的焦慮有所減少或沒有變化。男護士的工作負擔明顯高於女護士(OR=3.11, 95% CI=1.44 ~ 6.72)。在慢性護理病房工作的護士比在急診病房工作的護士報告的時間壓力更大(OR=3.33, 95% CI=1.16 ~ 9.57)。在癡呆症護理病房工作的護士比在急診病房工作的護士報告了更大的病人護理負擔(OR=5.67, 95% CI=1.22至26.27)。
結論這個新係統可能有潛力降低患者在用藥過程中誤診的風險,而不會增加護士對給藥錯誤的焦慮。但是,必須提高係統的可用性和效率,以減少額外的工作負擔、時間壓力和患者護理負擔。
- 精神病學
- 癡呆
- 保健質量
數據可用性聲明
沒有其他數據可用。
這是一篇開放獲取的文章,根據創作共用署名非商業(CC BY-NC 4.0)許可證發布,該許可證允許其他人以非商業方式分發、混音、改編、在此基礎上進行構建,並以不同的條款許可其衍生作品,前提是正確引用原始作品,給予適當的榮譽,任何更改都已注明,並且使用是非商業性的。看到的: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數據來自Altmetric.com
本研究的優勢和局限性
手掌靜脈生物識別係統可以降低精神病患者和癡呆症患者的用藥誤認錯誤風險。
新係統也沒有增加護士對管理失誤的焦慮。
係統有待完善,以減輕護士的工作負擔、時間壓力和病人護理負擔。
簡介
給藥錯誤是一個主要的患者安全問題,因為不正確的藥物可能導致嚴重的不良反應和錯過劑量的疾病複發。1事實上,給藥錯誤具有重大的經濟影響,是患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2 3此外,這些錯誤可能導致昂貴的醫療事故訴訟。藥物主要是由護士提供的,所以管理失誤是這群醫療工作者焦慮的一個特別大的來源。4
手動重複檢查是減少給藥錯誤的標準做法,5但這種方法仍然容易受到人為錯誤的影響,特別是在工作量增加或必須快速遞送藥物的情況下。另外,條形碼輔助用藥驗證已被證明可以顯著減少急診科的用藥錯誤。6但是,很難完全消除給藥錯誤的可能性。在治療癡呆症或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時,這些風險會增加。7號到9號在日本,精神病醫院住院治療的時間比普通醫院治療的時間長,10許多長期患者將摘掉用於識別身份的條形碼腕帶。此外,患有癡呆症或嚴重精神障礙的患者可能不會說出正確的名字。因此,需要另一種驗證係統來預防或減少精神病院患者的用藥錯誤。
以前的幾份報告評估了非傳統係統在預防給藥錯誤方麵的功效,包括實時錯誤檢測係統11還有靜脈智能泵。12生物特征認證也廣泛應用於其他領域,如智能手機、自動櫃員機和邊境控製/移民係統,但目前尚無生物特征認證係統用於藥物管理的研究。目前常用的幾種生物特征認證方法包括指紋、人臉、視網膜、手掌靜脈和語音識別。手掌靜脈識別的一個主要優點是易於應用於老年患者和其他患有癡呆症或嚴重精神疾病的患者。此外,這些設備的精度正在提高。
本研究的目的是評估一輛配備了手掌靜脈認證係統的藥物車在精神病院減少給藥錯誤的功效。
方法
一種手掌靜脈鑒別藥車的研製
我們與Two One株式會社(名古屋,愛知縣,日本)共同開發了一種配有靜脈認證係統的新型給藥車。每輛車都有20或30個藥箱,供每個患者使用,配有電腦平板電腦和用於患者身份驗證的生物靜脈檢測器。每個盒子都會自動解鎖,隻有當靜脈認證檢測器注冊匹配時才會打開。在緊急情況下,如因災難斷電,可以由護士手動打開。
新的購物車和認證係統的操作如下。首先,護士通過使用平板電腦和檢測器在係統中輸入自己的姓名、性別、照片和靜脈認證信息進行注冊。接下來,護士幫助每個病人以同樣的方式登記自己的信息和手掌掃描,並分配一個個人藥箱。病人的藥物從醫院藥房帶到了病房,並帶有條形碼信息。當護士掃描藥物條形碼時,隻打開適用患者的藥箱來存儲藥物。要從護士那裏接受藥物,患者必須將手掌放在靜脈驗證檢測器上以重新打開藥盒(圖1和圖2).
從2019年8月底開始,我們分階段將這一認證係統引入兩家精神病院的9個病房。測試地點包括4個急診病房,4個慢性病病房和1個癡呆症病房。
新認證製度實施前後給藥差錯發生率比較及護士對新認證製度的態度評價
我們通過比較引入前後兩個18個月期間給藥錯誤的發生率來評估該係統的療效。在介紹之前,護士采用傳統的雙重檢查製度,即由兩名護士進行雙重檢查後,口頭確認患者的姓名,並在患者同意的情況下拍攝臉部照片後發放藥物。用藥差錯包括在總差錯中,如病人護理方法不正確、送餐錯誤、醫療技術不成熟、身體狀況意外惡化、病人及其家屬要求醫療服務等。所有錯誤都是由兩家醫院所有部門的員工(包括護士、醫生、藥劑師、職業治療師和醫務職員)通過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事件和事故報告係統報告的。此外,我們還對護士對新製度的態度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護士(1)性別(2)年齡(3)工作經驗年限(年)(4)無靜脈認證給藥經驗(是否)(5)對給藥錯誤的焦慮程度(6)新給藥製度帶來的工作負擔(7)新製度帶來的時間壓力(8)新製度帶來的病人護理負擔。第(5)項-(8)項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與引入前相比,從“大大減少”到“大大增加”進行測量。反應也根據護士報告的“增加”或“減少或沒有變化”進行分組。問卷由一名合作研究員分發給參與調查的護士。在九個病房工作的225名精神科護士中,212名(94.2%)對參與研究表示知情同意。 Candidates were excluded if they had no experience with conventional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to allow for a comparison with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as the preintroduction condition) and incomplet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naire
統計分析
采用Wilcoxon符號秩檢驗評估引入前和引入後用藥錯誤數的變化。分類變量用χ進行比較2以問卷第(5)~(8)項為因變量,第(1)~(4)項為協變量,進行檢驗和二項logistic回歸分析。我們還比較了靜脈認證係統引入後每位患者平均給藥時間(每種病房類型平均給藥5次),以調查不同病房的每位患者給藥時間是否存在差異。所有統計分析均采用SPSS V.23進行。
患者和公眾參與聲明
患者或公眾沒有參與我們研究的設計、實施、報道或傳播計劃。
結果
掌靜脈認證係統引入前後給藥誤差率比較
在配備靜脈認證係統的新藥物車推出前的18個月內,有3444名患者住進了這兩家精神病院,而在推出後的18個月內,有3523名患者住進了同一家精神病院。靜脈識別係統引進前的18個月期間,因患者識別錯誤而導致的給藥失誤共發生6次,但引進後僅發生了2次,都是由於護士無法通過手掌靜脈掃描正確識別癡呆症患者而手動打開藥箱造成的。在學習了正確的手掌靜脈鑒定方法後,再沒有這樣的事件發生。在係統引入前的18個月裏,有一次藥物改變引起的給藥錯誤。在係統引入後的18個月內,還發生了一起因藥物重置而導致的錯誤事件,以及一起因不合規的藥物類型而導致的液體給藥事件,以及一起因沒有預防錯誤藥物形式和PRN給藥錯誤的設置而導致的計劃外給藥事件。McNemar檢驗結果顯示,總差錯數相對於入院總人數顯著降低(p<0.0001),因人員識別錯誤導致用藥差錯數相對於入院總人數也顯著降低(p<0.0001)。
然後,我們檢查了靜脈認證係統引入後出現這些錯誤是否是因為與傳統認證相比,使用該係統增加了額外的時間和工作負擔。在引進前的18個月內,共報告了1209起醫療差錯(385起發生在慢性護理病房,411起發生在癡呆症患者病房,413起發生在緊急精神科病房),而在引進後的18個月內,共報告了1051起醫療差錯(228起發生在慢性護理病房,409起發生在癡呆症患者病房,414起發生在緊急精神科病房)。Wilcoxon符號秩檢驗顯示,在給定病房的引入前和引入後期間,總錯誤率沒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因此,在全因錯誤沒有顯著減少的情況下,用藥錯誤減少了。研究結果載於表1.
護士對新靜脈認證係統的態度
在招募的212名護士中,有19名護士因缺乏常規給藥係統的經驗(重複檢查)而被排除在研究的問卷部分之外,另有9名護士因問卷不完整而被排除在外。其餘184名護士的人口學特征及反應載於表2.
在這184名護士中,182名(98.9%)報告使用新係統對藥物管理錯誤的焦慮減少或不變。然而,大多數人(125人或68.7%)報告給藥工作負擔增加,其中男護士報告的增加頻率高於女護士(p=0.002)。絕大多數(161人或87.5%)也報告了他們的時間壓力增加,115人(62.5%)報告了使用新係統增加了患者護理負擔。
相關分析顯示,年齡組與工作年限(r=0.51)、工作負擔與時間壓力(r=0.39)、工作負擔與患者護理負擔(r=0.43)、時間壓力與患者護理負擔(r=0.39)存在顯著相關。患者平均用藥時間也有顯著性差異,老年癡呆患者用藥時間明顯長於慢性護理患者和精神科急診患者(179.6±17.1 s vs 90.2±7.1 s和82.7±4.2 s, p值均<0.01)。相比之下,慢性護理和精神急診患者的給藥時間沒有顯著差異(p=0.37)。
在此基礎上,我們以工作負擔、時間壓力和患者護理負擔為因變量,年齡、性別、工作經驗持續時間和病房類型為協變量,進行二項logistic回歸分析。沒有選擇焦慮作為因變量,因為與報告焦慮減輕或不變的人數相比,很少有護士報告焦慮增加。使用新係統後,男護士報告的工作負擔比女護士增加更多(OR=3.11, 95% CI=1.44 ~ 6.72),而在慢性護理病房工作的護士報告的時間壓力比在急診病房工作的護士報告的時間壓力大(OR=3.33, 95% CI=1.16 ~ 9.57)。最後,在癡呆症護理病房工作的護士比使用新係統的急診病房護士報告了更大的病人護理負擔(OR=5.67, 95% CI=1.22至26.27)。logistic二項回歸分析的結果總結在表3.
討論
已經設計了許多方案,以防止由於患者錯誤識別而導致的用藥錯誤,從使用簡單的訂購單開始13把更多的責任放在病人身上。14據我們所知,目前還沒有研究調查使用手掌靜脈認證來預防給藥錯誤。在這裏,我們證明了這樣一個係統可以減少誤認的發生率,盡管係統目前的設想確實增加了護士的工作負擔。
這種新係統的優勢在於,即使在患者因認知障礙而無法作出反應的情況下,它也可以正確識別和偶然獲得患者的藥物。另外,該係統確實依賴於電源為電池充電,在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可能會丟失。在這種情況下,護士將不得不手動打開藥盒,並依賴於傳統的驗證方法,如再次檢查。當前係統的另一個缺點是由於電子儀器,手推車相對較大。此外,對於不合作的患者,掌靜脈掃描可能很耗時。此外,雖然該係統確實減少了誤識別錯誤,但仍有必要改善護士對其使用的態度。
根據調查問卷,給藥錯誤是護士焦慮的一個重要來源,這種焦慮在掌靜脈認證係統後減少或不變。但工作負擔、時間壓力、患者護理負擔增加,且這些態度相互相關。因此,教育護士了解該係統的功效,以減少給藥期間的誤認,特別是在精神病院和癡呆症患者的病房,他們可能難以自我識別或識別用藥錯誤。在之前的研究中,15時間壓力和工作量均可增加用藥錯誤率。雖然增加了工作負擔、時間壓力和患者護理負擔,但總體醫療差錯發生率沒有增加,這是很重要的,說明該係統不會在護理的其他方麵引入額外的差錯。
令人驚訝的是,報告的工作負擔增加因性別而異,更多的男性護士報告增加,這可能是由於急診病房的男性護士比例相對較大。報告的時間壓力在慢性病房和急診病房之間也存在差異,可能是由於在擁擠的慢性病房接觸患者更困難。與藥物相關的問題在癡呆症和認知障礙患者中很常見,16因此,報告的時間壓力差異可能是由於慢性護理機構中認知障礙患者的比例更高。事實上,在癡呆症病房中,藥物管理所需的平均時間明顯更高。然而,慢性病房和急診科之間的這種時間壓力差異並沒有反映在給個別患者用藥平均時間的差異上,因此可能有其他因素導致了與認證係統無關的給藥壓力,例如一般的工作環境、社會支持的可及性、與同事和患者的關係以及工作時間。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該研究僅在兩家醫院進行,限製了概括性。由於觀察性研究設計,我們也不能建立因果關係。在本研究中,僅在兩家醫院進行了前後比較,但未來的研究如在多中心環境中隨機分配病房將是可取的。當前配置的係統無法阻止某些不合規藥物的管理,例如PRN藥物。另一個限製是用藥時間和護士的意識沒有使用常規方法測量。未來的研究應集中於證實這些發現,並探索減少與該靜脈認證係統相關的工作量的方法。
結論
給藥錯誤在醫院裏很常見。生物識別技術不斷進步,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於個人識別。手掌靜脈認證被證明優於傳統的患者識別方法,這證明了在引入後用藥錯誤的減少。但仍需進一步改進,以減輕護士的工作負擔、時間壓力和患者護理負擔。
數據可用性聲明
沒有其他數據可用。
倫理語句
患者發表同意書
倫理批準
本研究涉及人類參與者,並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號;2021001)。所有護士都提供了知情的書麵同意,並告知患者他們有權選擇退出。否則,假定患者同意。參與者在參與研究前均知情同意參與研究。
致謝
我們要感謝Aya Kinjo在研究設計方麵的建議,Akiko Kasai在準備數字和表格方麵的幫助,Misa Nishiyama在分發和收集問卷方麵的幫助,以及Shimpei Inoue的英語編輯和一般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
腳注
調整通知這篇文章在Online First發布後已被更正。摘要部分已更新。
貢獻者MS根據所有合著者的意見對研究進行了概念化。MS作為保證人,對整體內容負責。TI和SM是共同作者。MS進行了統計分析並撰寫了手稿的初稿,所有作者都提供了批判性的學術反饋。所有的合著者都認可了手稿的最終版本。通訊作者證明所有列出的作者都符合作者身份標準,並且沒有符合標準的作者被排除在確認之外。
資金作者沒有從任何公共、商業或非營利部門的資助機構宣布對這項研究的具體資助。
相互競爭的利益沒有宣布。
患者和公眾參與患者和/或公眾沒有參與本研究的設計、實施、報告或傳播計劃。
出處和同行評審不是委托;外部同行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