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文本
摘要
目標在國家層麵描述發育遲緩(DD)的流行病學特征,並評估隨時間的變化。
設計我們計算了2003年至2016年DD的發病率,並評估了隨時間變化的趨勢。
設置根據法律規定,台灣地方政府必須為患有DD的兒童登記並提供服務。中央政府用地方中心的數據建立了一個全國登記處。我們分析了國家登記數據。
參與者我們納入了6歲以下的兒童,在研究期間,這個人口數量在每年1 164 150人到1 577 443人之間。所有登記的案件都是通過法律規定的程序核證的。
主要和次要結果測量我們計算了年齡、性別和地理區域的年發病率,並評估了研究期間的趨勢。
結果在研究期間,6歲以下兒童DD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範圍為7.0 - 16.3 / 1000人-年。在所有14年裏,男孩的發病率較高,男女比率隨時間呈上升趨勢,有一些波動,從1.84(95%置信區間1.77 - 1.92)到1.99(95%置信區間1.93 - 2.06)。此外,農村地區發病率較高,城鄉比率為0.98 (95% CI 0.94 ~ 1.03) ~ 2.00 (95% CI 1.94 ~ 2.06),沒有明顯的時間趨勢。在所有年份中,女童早期報告(<3歲)的比例較高,但農村和城市地區早期報告比例的差異不一致。
結論男性似乎是DD的一個危險因素,這不太可能是因為男孩受到更多的關注,因為女孩早期報告的比例更高。我們還發現,生活在農村地區的兒童患DD的風險似乎更高。
- 流行病學
- 兒科
- 公共衛生
這是一篇開放獲取文章,根據創作共用屬性非商業(CC BY-NC 4.0)許可證發布,該許可證允許其他人以非商業方式分發、混音、改編、在此作品的基礎上進行構建,並以不同的條款許可其衍生作品,前提是原始作品被正確引用且使用是非商業性的。看到的: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數據來自Altmetric.com
本研究的優勢和局限性
台灣兒童發育遲緩的登記隻包括新病例,這提供的發病率數據在全國範圍內很少有。
台灣法律規定要報告案件,這就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漏報的情況。
這項研究使用了全國範圍內的登記數據,樣本量很大,每年的人口超過100萬。
本研究的數據收集時間為14年,在國家層麵對如此長時間內的時間趨勢進行評估,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少實現。
我們研究的主要局限性是政府沒有發布個案數據,無法進行更詳細的分析。
介紹
發育遲緩(DD)通常被定義為兒童在年齡上沒有達到預期的發育裏程碑。1雖然DD在兒童中普遍存在,但在全國範圍內關於其發病率的數據有限。對於危險因素的識別,發病率數據通常比患病率數據更有用。然而,以前大多數關於DD的研究使用流行數據,很可能是因為發病率數據更難獲得。2因此,很少評估流行病學特征隨時間的變化,因為這類研究需要發病率數據。
兒童的發展受到許多生物和環境因素的影響。1在生理因素中,男性是一個很強的風險因素。3.許多研究發現,DD在男孩中的患病率高於女孩。3 4此外,農村居民報告的健康問題總體上比城市居民更多,5這種差異也可能適用於DD。然而,關於這一主題的研究是有限的,並且報告的結果不一致。例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進行的多指標類集調查並沒有觀察到各國農村和城市地區之間差異的一致結果。6
根據兒童福利法,台灣地方政府已經建立了早期幹預報告和轉診中心(EIRRCs),為DD兒童登記並提供服務。7《兒童青少年福利法》還規定,福利、教育、醫療機構必須向EIRRC報告所有患有DD的兒童。8利用eirrc收集的數據,中央政府建立了全國DD兒童登記處,該登記處為研究人員開展全國流行病學研究提供了獨特的資源。在之前的一項研究中,我們分析了2003年至2008年的國家登記數據。2然而,由於僅憑6年的數據很難準確評估發病率的趨勢,我們將時間範圍從2003年至2008年延長到14年,直到2016年,因為有了更多的數據。這更符合我們研究DD發病病例的流行病學特征和評估時間趨勢的目的。
方法
病例定義
台灣青少年福利法施行細則9將DD定義為"經衛生當局認可的醫療機構判斷和確認的在認知發展、生理發展、語言和交流發展、心理社會發展或自我管理技能方麵據稱或預期的異常發展"。“為了登記為DD個案,該兒童須由認可醫院的醫生或經訓練的社會工作者在EIRRC進行評估,10他們通常使用台北市學前兒童發展檢查表第二版作為評估工具。11
數據收集
eirrc收集新報告病例的數據,並將這些病例報告給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保留病例登記冊,並每年出版年鑒。在2013年政府重組之前,該登記處由內政部維護。2013年以後,這一責任落到了保健福利部的肩上。本年鑒包括按報告年齡、性別和地區分列的新報告病例總數。12我們分析了2003年至2016年的數據。
我們根據報告時的年齡將病例分為<3歲和3 - 5歲兩組,並將<3歲組定義為“早期報告”。13雖然年鑒中包含了“6歲以上”年齡組的統計數據,但我們在分析中沒有包括這一年齡組,因為它隻包括尚未進入小學的兒童,而不是所有6歲或以上的兒童。
在按地理區域的分層分析中,我們將台灣的行政區域分為兩組:“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城市地區是指50%以上人口居住在都會區(由台灣預算、會計和統計總局定義)的地區。14因此,農村地區是指50%或更少的人口居住在大都市區的地區。在2011年的行政區劃調整中,原台南市(市區)和台南縣(農村)合並為新的台南市。由於合並後無法獲得有關這兩個原始行政區域的數據,因此它們都被排除在這部分分析之外。
為了計算發病率,我們從《內部統計月報》(Monthly Bulletin of Interior Statistics)中獲得了每個行政區域每個年齡組的男孩、女孩數量和總人口的數據。15
數據分析
我們通過將新報告的病例數除以特定年齡組的人數來估計特定年齡的發病率。同樣,每年按性別劃分的發病率是用新報告的病例數除以每個性別的個體數來估計的。我們通過用男孩發病率除以女孩發病率計算出的發病率比率來評估兩性之間的差異。為了評估地理差異,我們首先用新報告病例數除以每種類型地區的個體數,然後用農村地區發病率除以城市地區發病率,得出每年農村或城市地區的發病率比。對每個比率構建95% CI來評價其統計學意義。
為了評估男孩和女孩早期報告的差異,我們計算了每年男孩或女孩早期報告的比例,方法是將每個性別中3歲以下的病例數除以6歲以下的病例數。然後,通過將男孩的比例除以女孩的比例,我們得到了早期報告的男孩與女孩的比例。每個比例比例構建95% CI來評價其統計學意義。
同樣,為了評估農村和城市地區早期報告的差異,我們將每個地區3歲以下病例數除以6歲以下病例數,計算出每年農村或城市地區早期報告的比例。然後,通過將農村地區的比例除以城市地區的比例,我們得到了提前報告的農村與城市比例。每個比例比例構建95% CI來評價其統計學意義。
我們以數字或百分比的形式報告描述性統計數據,並使用線性回歸評估發病率、發病率比和比例比隨時間的變化趨勢。所有分析均采用SAS V.9.1進行,所有統計檢驗均在0.05的雙側顯著性水平上進行。
結果
在2003-2016年的研究期間,共登記了211 661例6歲以下DD新發病例,總體發病率為7.0 - 16.3 / 1000人-年。3歲以下兒童的發病率為每1000人年5.7 - 15.3例,3 - 5歲兒童為每1000人年7.9 - 18.0例。我們觀察到,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個年齡組的發病率普遍呈上升趨勢(p均<0.01)(表1).
根據14年的數據,我們能夠比較四個相互排斥的出生隊列的發病率。以2001-2003年隊列(2003年<3歲組)為基線,我們觀察到6歲以下兒童的估計總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具體而言,2001-2003年出生隊列中6歲前的估計總發病率為7.5‰,2004-2006年出生隊列中為11.1‰,2007-2009年出生隊列中為13.5‰,2010-2012年出生隊列中為13.9‰。這一趨勢與逐年的總發病率相似。
男童的總發病率為9.0 - 21.3 / 1000人-年,女童為4.9 - 11.0 / 1000人-年。男孩的比率一直高於女孩,並且男女比率隨時間呈上升趨勢(p<0.01),有波動,範圍為1.84至1.99 (表2).各比率均有統計學意義。
除台南市、縣外,台灣共有6個市、17個縣。所有6個市和17個縣中的5個被劃分為城市地區,其餘12個縣被劃分為農村地區。農村地區的總發病率為7.2至25.5‰/ 1000人年,城市地區為6.1至14.7‰/ 1000人年。除二零零三年外,郊區與市區的發病率普遍高於市區,但二零零三年的比率在統計上並無顯著差異(表3).其他年份在1.10 ~ 2.00之間波動,均達到有統計學意義。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化沒有明顯的趨勢。
早報比例在2003年至2008年呈上升趨勢,之後出現波動(表4).在所有年份中,女童早期報告的比例高於男童,男女比例在0.85至0.94之間。各占比均有統計學意義,但隨時間變化無明顯趨勢。農村和城市地區早期報告比例的差異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波動。城鄉比例比值在0.79 ~ 1.19之間,曆年變化趨勢不明顯(表5).
討論
在研究期間,6歲以下兒童DD的總體發病率普遍上升,這與我們初步研究的觀察一致。2我們認為,這種增加不能歸因於病例數量的增加,因為DD的主要風險因素,如遺傳結構、醫療保健和社會經濟地位1 16在14年的時間裏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事實上,DD的診斷和報告標準也沒有變化。因此,DD發病率的增加更可能是由於病例報告的提高,而病例報告的提高又可能是由於人們對兒童發育異常的認識提高,對患者的歧視減少,相關機構的服務更好,父母和監護人更願意為孩子進行登記等。17 18這些通常是漸進的變化,因此我們沒有觀察到DD發病率隨時間的任何突然變化,表明缺乏明顯的周期效應。
除了經醫生確認的病例外,該登記冊還包括經培訓的社會工作者在eirrc中確定的病例。這將導致對發病率的高估。但是,登記處通過報告而不是在社區或學校進行徹底的主動篩查來確定病例,因此接受篩查的候選人一般都表現出DD的某些症狀或體征,引起照顧者的注意。因此,登記中確診病例的比例非常高。雖然政府從未提供報告後被排除的病例比例的統計數據,但根據我們在嘉義市(城市地區)和嘉義縣(農村地區)運行EIRRC的經驗,我們注意到報告時由醫生確認的病例比例一直在增加。因此,過高估計發病率的影響應該一直在減少,因此不會影響我們關於隨著時間的推移呈上升趨勢的結論。
由於DD治療的關鍵時期是在孩子3歲之前,早期診斷是至關重要的。19因此,台灣政府一直在推動對3歲以下DD兒童的報告和幹預,2 13什麼時候幹預程序最具成本效益。事實上,一般認為幹預越早,預後越好。20.盡管我們觀察到2003年至2008年早期報告呈上升趨勢,但2008年之後這一趨勢就不再持續。這可能表明現有的促進措施已經達到了其有效性的極限,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方法,特別是因為早期報告的比例從未超過50%。
之前,我們使用了台灣國家殘疾登記處的數據,這是一個不同於本研究的全國性信息來源,進行了一係列關於重大發育障礙的研究,包括自閉症譜係障礙(ASD)、智力殘疾以及言語和語言障礙。17 18 21我們發現,男孩的患病率始終高於女孩。這些發育障礙都是DD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本研究中發現的男孩DD發病率較高與我們之前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人們提出了許多理論來解釋這種性別差異,包括生物學因素和社會學因素。從生物學角度來看,男孩患乳腺癌的風險較高通常歸因於遺傳因素,如x染色體相關疾病。22日23日研究還發現,小男孩的中樞神經係統更容易受到損害。22從社會因素來看,在亞洲國家,家庭普遍表現出男性的性別偏好,因此更注重男孩。22日23日此外,男孩比女孩更有可能表現出衝動和攻擊性行為,因此更有可能被轉診進行診斷。23
然而,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發現女孩的早期報告比例高於男孩。這並不支持男孩受到的更多關注是導致DD發病率較高的主要因素的理論。事實上,一項文獻綜述得出的結論是,男孩更有可能患有DD,但當這種情況出現在女孩身上時,通常會表現出更嚴重的形式。24我們發現女孩早期報告的比例較高,這與這一結論相一致。此外,由於台灣的出生率一直在下降,15男孩和女孩受到的注意的差異應該是減小的,但我們發現性別差異有增大的趨勢,而不是減小的趨勢。因此,我們認為生物因素比社會因素對兒童早期DD性別差異的貢獻更大。
在初步研究中,我們沒有發現性別差異的時間趨勢(男女比例沒有明顯的趨勢)。2本研究的優勢在於隨訪時間較長。在另一項使用國家殘疾登記處數據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從2000年到2011年,台灣兒童ASD患病率增加了497.30%,遠高於所有報告殘疾的總和54.40%的增幅。25此外,ASD的男女比例是導致DD的主要條件中最高的。4 17因此,我們認為台灣地區DD男女發病率比的上升趨勢,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於ASD病例數的上升趨勢。
關於城鄉DD差異的研究還很有限。關於兒童殘疾的數據相對較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低收入/中等收入國家進行的多指標類集調查沒有觀察到一致的結果。6門羅回顧了美國幾項關於智力殘疾的研究,也發現結果不一致。23然而,一項關於中國兒童殘疾的全國性研究發現,農村地區的患病率更高,26這與我們在本研究中對DD的發現是一致的。此外,根據台灣國家殘疾登記處,一些導致DD的重大兒童殘疾,包括智力殘疾和言語障礙,18日21以及所有殘疾的總和27在農村地區更為普遍。雖然台灣農村居民較低的社會經濟地位應該是一個主要因素,28 29這種差異也可能是由環境因素造成的,如兒童保育質量較低,父母受教育程度較低,教育和文化機會有限。5 22 30
台灣DD兒童的登記有一些獨特之處。首先,它隻包括新病例,這提供了在國家層麵很少能獲得的發病率數據,並且在識別風險因素方麵更可靠。31其次,台灣法律規定病例必須報告,因此漏報的情況很少見。該登記處的另一個優勢是案件數量多(超過20萬件)。最後,數據收集的持續時間較長,這使得評估時間趨勢成為可能。
我們研究的主要局限性是政府沒有發布個案數據,因此我們無法進行更詳細的分析。例如,雖然我們認為DD的男女發病率比例的上升趨勢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於ASD病例數量的上升趨勢,但我們無法進行分析來驗證這一點。同樣,在評估性別或年齡的影響時,我們無法調整地理差異,也無法研究性別和地理差異之間的相互作用。此外,政府沒有提供DD患病率的數據,因此我們無法直接研究DD的患病率。盡管如此,一項利用台灣國家健康保險研究數據庫估計0-6歲兒童DD患病率的研究發現,患病率從1997年的0.16%逐漸增加到2008年的3.25%。32盡管病例定義與當前研究不完全相同,信息來源也不同,但該研究還觀察到年患病率呈上升趨勢,男孩的風險高於女孩。該研究沒有評估地理差異。我們的研究也受到所觀察的年齡範圍的限製。觀察到發病率顯著增加而實際病例數卻沒有顯著增加的一個可能原因是,有一種病例被診斷(並因此報告)的年齡較早的趨勢。雖然這一假設可以通過評估序群(如6 - 12歲)是否存在下降趨勢來檢驗,但我們沒有包括6歲以後診斷的病例,因為登記隻包括尚未進入小學的病例,而不是所有病例。在目前的研究中,我們采用了來自國家登記處的“行政”數據,該登記處獲得了所有接受服務或有資格獲得服務的人的信息,這種方法被發現通常會導致低估,因為它不包括沒有接受服務或沒有資格獲得服務的人。33然而,我們使用的管理數據具有提供發病率信息的優勢。雖然發病率數據比患病率數據更適合用於調查風險和病因,但DD的此類數據很少,因此DD的流行病學通常必須從橫斷麵數據中推斷。31有人提議,需要通過從受孕或出生到死亡的縱向研究來獲得發病率數據。31雖然我們的研究沒有采用積極的病例確定方法,如逐戶篩查調查,但它是一項縱向研究,從出生開始跟蹤人群,因此可以提供一些研究人員曾經認為在任何人群中都無法獲得的發病率數據。31
結論
在台灣,幼兒DD的發病率一直在上升,這可能是由於病例報告的改善。男孩的發病率高於女孩,這不太可能是由於男孩受到更多關注,因為女孩早期報告的比例更高。此外,近年來男女比例呈上升趨勢,我們認為ASD病例的增加是一個重要因素。農村地區的發病率高於城市地區,這需要進一步研究以確定致病因素。
致謝
我們感謝內政部統計司和衛生福利部統計司提供的登記資料,以及翁朝慧小姐在統計分析方麵的協助。
參考文獻
腳注
Y-CT和H-RG貢獻相同。
貢獻者所有作者都同意所提交文章的內容。Y-CT和H-RG對這項工作同樣有貢獻。D-CL和Y-CT構思並設計了實驗。D-CL和H-RG收集並分析數據。D-CL和H-RG撰寫了這篇論文。D-CL, Y-CT和H-RG參與了稿件的最終審定。
資金本研究由迪曼森醫學基金會嘉義基督教醫院研究計劃撥款R105-006資助。
相互競爭的利益沒有宣布。
病人的同意不是必需的。
倫理批準本研究已獲迪曼森醫學基金會嘉義基督教醫院機構評審委員會(CYCH-IRB No: 104016)評審及批準。
出處和同行評審不是委托;外部同行評審。
數據共享聲明沒有其他未發布的數據。